东方之舟's Archiver

叽里咕噜 发表于 2013-2-24 16:27

礼之貌诚深矣,坚白之辩入期间而弱

[font=楷体_GB2312][size=5] 这两天翻翻书,实在是开卷有益。我以前以为所谓的“礼”不过是为人的规矩罢了,甚至还写出:夫礼者,规矩也。所以裁定方圆,标注人常;治性制欲,以顺克情。这样的注解。现在看来不但没有认清它的本体,甚至连作用也只不过看到了第三层。太史公以为礼的根本是为了养,所以不管是礼乐、礼节亦或是礼法,都是为指引、顺应老百姓而造出来的。
    礼中有天地、祖宗和君师三个中心,但凡百姓必须敬爱。其中无天地则无生灵、无祖宗则无我辈、无君师则无人文。现在要是再有人说天地君亲师是旧的不适宜提倡的,我就能大声的指出来:所谓的“君”并非单纯的封建帝王,他当与师并列,一为父一为母,一威行一和顺,一纲一目,一阴一阳,共同构成人间文脉传承。[/size][/font]

张德华 发表于 2013-2-24 22:47

深奥的理论,顶一下

愣头青 发表于 2013-3-1 16:43

最早见“天地君亲师”的论述,应为荀子《礼论》所指出的:礼有三本:天地者生之本,先祖者类之本,君师者治之本。

按荀子的说法,所谓天地生之本,讲的是对自然的敬畏,没有天地存在,则人与万事万物不复存在,所以爱它,敬畏它是生存之本,是“大爱”的表现,也是儒家所提倡的“仁”的核心价值体现之一。先祖者类之本,是针对“天地君亲师”的那个“亲”而言的,讲的是传承之道,是后世《孝经》的成书立论基础,包括伦理上所谓的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都是以此为立论而延伸出来的。君师者治之本,所谓“治”,有治理、管理、教化之意。是秩序建立的基础,也是“义”的体现。

页: [1]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7.2  © 2001-2009 Comsenz Inc.